
鱼类浮头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鱼类感觉缺氧、表现呼吸困难的一种症状,会使鱼消耗大量的体能,吃食减少或停食,严重影响生长,如不及时辨明引起浮头的原因,采取必要解救措施,可能造成鱼大量死亡,白乌鱼虽说能借助呼吸器官来补充体能缺氧的需求,但在高密度的苗种培育阶段或高产的单养池塘中,由于天气突变,水质恶化等因素,也时有浮头缺氧情况发生。在养殖白乌鱼的池塘中,水体的溶氧量一般应保持在3.2毫克/升以上,如果降至2.4毫克/升一下,白乌鱼就会出现缺氧浮头情况进而死亡。
造成白乌鱼浮头的主要原因
1.天气突然变化 炎热夏季晴天的午后上层水温高,溶氧量达过饱和,若在傍晚环境气候突然变化,刮大风或不适当地拉网、注水等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,因上、下层对流,使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迅速到达下层,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所消耗净,而上、下层水含氧量降低后又得不到补充,因而使整个池塘溶氧量迅速下降,造成鱼类缺氧浮头。这种浮头多出现在现有环境变化的热天傍晚。
2.池塘溶氧供不应求 多发生在连绵阴雨的夏天,光照条件差,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,水中溶氧量少,水中溶氧不能满足鱼类呼吸的需求,引起鱼类缺氧浮头。
3. 水质过肥 夏季水温高,加以大量投饵,池水很肥,水色过浓,有些甚至变成黑色,耗氧量大,如长期不加注新水,生物耗氧量增大,而引起鱼类缺氧浮头。这种浮头多在透明度低、水色过浓或发黑的池塘发生。
4.寄生虫或病菌所致 因水质不良,引发车轮虫、斜管虫、鱼波豆虫、毛管虫、指环虫、三代虫等寄生虫和细菌、真菌大量寄生在鱼的腮部,对鳃的破坏,造成烂鳃病,严重影响鳃的正常气体交换功能,鱼可因病理性缺氧而浮头。通过显微镜检查和对鱼体的诊断可以判断。
5.中毒性浮头 池塘老化,底质淤泥过多,加之饲料残渣和动物粪便分解,产生氨氮、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毒物,使鱼体中毒,造成鱼类中毒浮头。 中毒性浮头的特点是都出现在阳光充足晴天的午后,可以用水质分析盒或水质测定仪来测定这些毒物的含量。氨氮和硫化氢中毒造成的浮头,多发生在春季、晚秋和冬季,偶尔也发生在夏季。亚硝酸盐中毒多大声在夏季。
6. 浮游物过量繁殖 春季轮虫或蚤类大量繁殖,他们吃掉大量的藻类,使水转清或发白。轮虫或蚤类耗掉大量氧气,又无藻类行使光合作用来补充氧气,而引起鱼类缺氧浮头。这种情况多在春季,发生于盐碱重的北方,南方一般不会出现。
7.养殖密度过大